首页 资讯 正文

大理州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

体育正文 91 0

大理州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

大理州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

6月26日,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(gōngzuò)会议在昆明召开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(sānnóng)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,认真落实全国会议部署,通报(tōngbào)中央和省级考核评估情况,进行工作“回头看”,安排下(xià)步任务,强调要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(guīmóxìng)返贫致贫底线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 6月26日,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(gōngjiān)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(huìyì)在昆明召开。云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 周灿 摄 工作(gōngzuò)会议上,王宁书记提出(chū)5个“群众持续增收之问(wèn)”。这“五问”,是全省党员干部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。以“问”入手、以“问”破题,问出思路、问出办法、问出创新、问出成果成效。 作答之前,我们首先要明白王宁书记(shūjì)为何在此时提出“五问”。 从国家层面看,2025年是(shì)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是巩固(gǒnggù)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(xiánjiē)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,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。 从省级层面看,过渡期以来,经过不懈努力,我省消除了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,全省巩固脱贫成果上了一个大台阶,为实现“3815”战略发展(fāzhǎn)目标“三年(sānnián)上台阶”奠定(diàndìng)了基础。 站(zhàn)在新的起点上,我们要进一步回答好“群众持续增收之问”。 一问乡村(xiāngcūn)产业怎么富民? 产业是群众增收最重要的基础(jīchǔ)。乡村产业怎么从有资源到有产品、从有优势到有品牌、从传统到现代(xiàndài)? 一、做好资源转换文章,实现从有(yǒu)资源到有产品 云南的资源十分丰富,要以资源换产业。这种换既可以是(shì)种植新作物,也可以是提升现有(xiànyǒu)的品种。 典型案例:红河州屏边县引进海南荔枝新品种并加以改良,培育出(péiyùchū)无核荔枝,果型(guǒxíng)大、口感好,很快发展到2000多亩,平均售价60元/公斤,实现户均增收(zēngshōu)10多万元。 用好资源、选准赛道,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(zhī)路,一定越走越宽。 6月(yuè)21日,果农在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米坡荔枝基地采摘荔枝。 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胡超 摄 二、做好品牌(pǐnpái)培育文章,实现从有优势到有品牌 绿色、生态、高品质是云南农产品的个性“标签”,但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把品牌建设好,好东西(dōngxī)才能卖出(màichū)好价格。 典型(diǎnxíng)案例:保山市与上海企业合作打造小粒咖啡(kāfēi)品牌,当地的(de)中咖公司成为全国唯一咖啡类电商示范企业、连续5年荣获天猫单品销售冠军,带动3万多亩精品咖啡种植,户均增收3.2万元。 有品牌,农产品才有大市场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(bùmén)要(yào)培育一批各具特色、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,大力支持企业打造产品品牌。 保山市隆阳区(lóngyángqū)潞江镇新寨村(xīnzhàicūn)被誉为“中国咖啡第一村” 。图源:绥江县融媒体中心 三、做好科技兴农文章,实现从(cóng)传统到现代 云南农业发展到现在(xiànzài),再往前走,就要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。 破题之点:全省(quánshěng)鲜切花种植规模达35万亩,但(dàn)高端无土栽培规模仅占7%、亩产5.8万枝。与荷兰鲜切花规模相比(xiāngbǐ)差距很大,分别低了80个百分点、少了7.2万枝。云南要把花卉做到世界第一,必须把科技含量(kējìhánliàng)提上来。 玫瑰鲜切花种植基地(jīdì)。云新闻资料图 政策利好(lìhǎo):今年“两新”政策加力扩围,设施农业新纳入支持范围,正在加快(jiākuài)更新改造。要做好项目谋划(móuhuà),争取在花卉、蔬菜、小浆果等领域高端设施化率有明显提升。 今年,云南(yúnnán)有38万大学生毕业,比去年增加1.8万人。受外部环境影响,稳就(jiù)业的压力增大。如何加强就业服务,拓展(tuòzhǎn)就业空间?既要抓好外出务工,也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。 外出务工方面。我省每年有700万农民外出务工,其中到省外的有400万。一要精准对接需求(xūqiú),做好(zuòhǎo)就业、用工需求的信息归集和发布(fābù),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。二要加强技能培训,让农民掌握“一技之长”,提高工资收入。三要维护劳动(láodòng)权益(quányì),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监管机制,保障劳有所得。 就地就近就业方面。一是承接产业转移(zhuǎnyí)。各地区要抓住机遇(zhuāzhùjīyù),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,扩大县域就业容量。二是支持(zhīchí)(zhīchí)返乡创业。要加大支持力度,为农民工、大学生返乡创业搭建平台。三是建好零工市场。要探索建设更多的(de)零工市场,用好“幸福里”就业服务平台,支持农民多渠道灵活就业。 用工企业和(hé)务工者到楚雄高新区零工市场窗口咨询。图源:楚雄发布 典型(diǎnxíng)案例:普洱学院用好沪滇协作机制,打造了青年实训基地,通过培训(tōngguòpéixùn)孵化了32个大学生创业团队。这种培训,既有(jìyǒu)针对性、又有实效性。 三问农村改革(gǎigé)怎么深化? 党的二十(èrshí)届三中全会出台了(le)很多农村改革举措。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、加强扶贫(fúpín)资产管理等。如何抓好这些改革落地,唤醒沉睡的农村资产? 要(yào)深化集体(jítǐ)林权制度改革,向(xiàng)林地要效益、要增收。我省有3.75亿亩林地,目前仅利用了5000多万亩,还有1亿多亩可开发利用。 典型案例:楚雄州姚安县在林下种植月季(yuèjì)、绣球等(děng)耐阴抗寒的(de)花卉,规模达8000多亩,每亩有1万多元的收入,总产值超过1个亿,不仅带动3600多户农民增收,还有效破解了种花缺地的瓶颈。 姚安县创新“林下种花(zhònghuā)”模式。云新闻资料图 要管好(hǎo)用好帮扶项目,推动“家门口”的资产用起来、活(huó)起来。脱贫攻坚以来,云南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,仅经营性项目就有1.78万个,用好这些资产,可以极大促进农民(nóngmín)增收。 典型案例:大理州(dàlǐzhōu)漾濞县阿尼么村,用好沪(hù)滇协作项目,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。 阿尼么村小吃街。李蓉(lǐróng) 摄 其做法可总结为:一是模式好。该村对项目资产(zīchǎn)进行确权登记,权属归村委会,运营交给合作社,统一(tǒngyī)管理、统一分成,提升了资产效益。二是业态新。创新举办“乡村好歌汇”,搭建(dājiàn)面向全国农民的创作和表演舞台,每周都有(yǒu)比赛,吸引了大批歌手和游客。三是带富强。整合各类资金建设商铺分给村民,全村44户实现(shíxiàn)家家有店面,有的办民宿、有的卖土特产等。去年以来,该村实现营收600多万(duōwàn),村民人均收入(rénjūnshōurù)超过2.8万。 四问美丽乡村怎么(zěnme)建好? 乡村美起来,才能(cáinéng)吸引人、留住人,发展才有活力。现代化的(de)(de)乡村,应该是什么样子?怎么才能建好?要让农村既留得住乡愁,又有现代化的生活,更有文明和谐的乡风。 做好村庄规划。农房怎么建、设施怎么布置、耕地(gēngdì)红线和生态底线怎么守住,都要通过规划明确下来。定了规划,就要认真执行(rènzhēnzhíxíng),不能朝令夕改。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(dìyīwèi),防止拆真建假、失管失修(shīxiū),在保护中促发展。 宁洱那柯里(nàkēlǐ)。王承吉 摄 提升环境和服务。要深化绿美村庄建设,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、村庄道路种树(zhòngshù),留住青山绿水、田园风光。要积极(jījí)回应和解决群众上学看病、养老抚幼等(děng)关切,持续(chíxù)做好“一老一小”和残疾人关爱服务。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,弘扬守望相助、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,关心扶持(fúchí)低收入群众,帮扶弱势群体,共享发展成果。 加强乡村治理(zhìlǐ)。要(yào)持续推进移风易俗,治理陋习。要多组织一些群众性文体活动,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。要持续抓好农村普法宣传和命案防控(fángkòng),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。 五问防返贫的(de)底线怎么越筑越牢? 如何(rúhé)抓实抓细常态(chángtài)化帮扶工作?长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,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。 要在优化监测(jiāncè)帮扶机制上下功夫(xiàgōngfū)。发现和消除返贫致贫(zhìpín)风险,监测是基础,要及时响应、应纳尽纳;帮扶是关键,要务实精准、应扶尽扶,稳定消除风险。 要(yào)在用(yòng)好协作帮扶机制上下功夫。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上海市投入资金、引进企业、选派干部人才,给予云南大力支持和帮助。各地区各相关(xiāngguān)部门要主动(zhǔdòng)对接,把(bǎ)云南的资源与帮扶的技术、资金、人才、管理、市场等有效“嫁接”起来,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。要管好用好衔接(xiánjiē)资金、帮扶资金,更多投向产业培育、投向联农带农、投向稳岗就业,发挥好“造血”的功能。要加强各类帮扶资金、项目、资产的监管,决不允许在这上面(shàngmiàn)动“歪脑筋”。 要(yào)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。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,也必须靠农民而兴。各(gè)地区要建立“以效定补”等(děng)激励机制,倡导多干多补、少干少补、不干不补(bùbǔ)。要坚持“富脑袋”和(hé)“富口袋”并重,培育和树立勤劳致富先进典型,引导广大农民靠自我奋斗,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 巩固脱贫成果,根本在于农民增收(zēngshōu)。问和答的最终目的,也是要让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(hǎo)。 各级领导干部要多问问(wènwèn)自己为(wèi)农民增收、百姓生计、乡村振兴应该谋划什么、抓好什么,经常看看是否问准了、答对(dáduì)了、干好了,带领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。 答案便写在各族群众(gèzúqúnzhòng)“热辣滚烫”的日子里。 云南日报-云新闻(xīnwén)出品
大理州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