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间立水站 清泉入万家——浙江单村水站建设惠及偏远乡村百姓
山间立水站 清泉入万家——浙江单村水站建设惠及偏远乡村百姓
山间立水站 清泉入万家——浙江单村水站建设惠及偏远乡村百姓
图为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村村民(cūnmín)叶宗霞正在用自来水洗菜(xǐcài)。 受访者供图
雨水拍打着(pāidǎzhe)蜿蜒的山路,树枝在狂风中簌簌作响。不久前,一场暴风雨突袭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松阳县四都乡榔树村(shùcūn),风力大到将村里的部分树木“连根拔起”。但村民陈建能却丝毫没有担心(dānxīn)家中的用水问题,他说:“现在不管是(shì)干旱天还是暴雨天,自来水的水质和水量都不会(búhuì)受影响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谈话间,他拧开水龙头,清澈的水流哗哗作响,欣慰的笑容也浮现在脸上。
陈建能的(de)这份“安心”,源于浙江省农村供水(gōngshuǐ)保障工作的持续深入。近年来,浙江省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、集中供水规模化、小型供水规范化,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“城乡同质饮水”的目标;2023年以来更着力聚焦(jùjiāo)农村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环节,启动“单村水站改造(gǎizào)提升”行动,对8828座偏远山区、海岛的单村水站进行(jìnxíng)改造优化,让242万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用水(yòngshuǐ)难题。
因地制宜破解用水(yòngshuǐ)难题
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(páiqián)村的半山腰上,一座现代化(xiàndàihuà)的水站静静矗立,这里(zhèlǐ)净水设备、消毒系统、智能监测装置一应俱全。“过去我们喝的是山泉水,旱季断流、雨季浑浊是常态。”排前村党支部书记雷月新望着崭新的供水设施,心中很是感慨(gǎnkǎi),“现在打开(dǎkāi)水龙头清泉自来,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。”
在(zài)雷月新(xīn)的(de)记忆里,排前村的夏天总是伴随着缺水的焦虑。这个位于瓯江源头的高山村,800多位村民曾经仅靠一口(yīkǒu)5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日常用水。“高山阻隔,建不了水库,我们只能‘望天吃水’。”雷月新回忆道。
遂昌县因村庄分散且山地较多,给供水改造工程带来了巨大挑战(tiǎozhàn)。遂昌县副县长王庆说:“在改造过程中必须(bìxū)因地制宜,条件(tiáojiàn)好的村子集中供水,条件差的单村改造,实在困难的提供终端净水,但是必须要让每个村民(cūnmín)都喝上放心水!”
为了(le)解决水源(shuǐyuán)问题,水利部门在排前村供水站上游4公里处开辟(kāipì)了新取水点,并在下游打井建应急水源,形成“双源(shuāngyuán)一备”保障系统。“现在水管通到每家每户,水量清澈又稳定。”雷月新告诉记者。截至目前,遂昌已构建起完善的供水网络:1座县城(xiànchéng)水厂、14座乡镇水厂、4座联村水站和191座单村水站,实现了供水全覆盖。
近年来,为确保优质供水(gōngshuǐ)(gōngshuǐ)一村不落、一人不少,水利部门还开展地毯式排查,绘制供水现状图,形成“一站一策”改造方案。目前,浙江省已分(yǐfēn)“三个一批”开展单村水站改造提升,即对(duì)城郊结合部,能延(yán)则延、能并则并,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;对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区,依托(yītuō)稳定水源和(hé)引调水工程,以大带小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;对相对偏远的自然村落,重点关注水量、水质,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。
“如今(rújīn),浙江逐步构建起以城市水厂供水为主、乡镇区域供水为辅、单村水站供水为补充、分散供水兜底的(de)全覆盖供水网络。”浙江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与水土保持(shuǐtǔbǎochí)处处长王亚红说。
县级统管确保水质(shuǐzhì)安全
清晨的薄雾还未散(wèisàn)去,陈李峰已经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。作为榔树村供水站的县级统管员,他每周要完成5座水站(zuòshuǐzhàn)的巡检工作,累计行程上百公里。“我负责(fùzé)检查站内设备,进行水质检测(jiǎncè)、信息录入等工作。”陈李峰说。
“陈工一周来一次,作为村级专管员,我是(shì)每日必到(bìdào),发现问题立即上报。”村级专管员叶寿标补充道,他的日常工作涵盖对榔树村供水站的设施维护、水源保护等,为村民饮水安全(ānquán)筑起第一道防线。
过去单村水站由各村自行管理,不仅建设标准参差不齐,日常(rìcháng)维护(wéihù)也常常不到位。对此,2018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城乡供水“县级统管”模式,即(jí)明确由水务公司统管城乡供水或县里成立农村饮用水专管机构,发挥专业优势,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(tǒngyī)管理、统一运行、统一维护,有效破解了单村水站管理缺失(quēshī)的问题。
在(zài)2023年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中,浙江又进一步创新深化这一机制,要求各地分片分区设置网点,打造(dǎzào)“2小时服务圈”,实现统一运维、快速响应。去年梅(méi)汛期间,淳安县供水管道因暴雨洪水受损479处,接到(jiēdào)群众求助电话131起。在县级统管模式保障下,平均3小时解决问题,保障了全县37.6万农村居民用水安全(ānquán)。
截至目前,浙江农饮水专业化管护率从7.7%上升为基本全(quán)覆盖,饮水困难发生率(fāshēnglǜ)长期控制在2%以内。在2024年(nián)夏季长高温和(hé)2025年春节干旱等特殊时期,山区群众的用水应急保供能力有了明显提升。
数字赋能(fùnéng)提升服务质量
“今年清明小长假(chángjià)还没到,我们的客房就全部订满了。”日前,榔树村(lángshùcūn)原舍·揽树山房(shānfáng)民宿总经理叶卿告诉记者,过去每逢旅游旺季,她最担心的就是供水问题,“水压不稳、水量不足,客人投诉接踵而至,特别影响生意(shēngyì)。”
这样的困扰在2024年终于得到解决。松阳县水利局农村供水服务中心主任陈松建(chénsōngjiàn)表示(biǎoshì):“榔树村供水站的建设,不光使民宿用水的水量得到保障,水质也更加稳定,为发展乡村产业打好了基础(jīchǔ)。”
据了解,民宿用水在净水处理过程中要添加消毒剂来灭活(mièhuó)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,但消毒剂的投放量需要根据用水量、天气变化等情况随时(suíshí)调整。过去都是人工操作,自来水余氯值不(bù)稳定时有发生。
随着数字化自动加药设备的应用(yìngyòng),通过实时监测供水流量,实现了智能调节消毒剂投放量,让(ràng)水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(zhuàngtài)。“现在偶尔能听到客人夸水甜了。”叶卿笑着说,这背后是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带来的变化(biànhuà)。
目前,浙江(zhèjiāng)各地(gèdì)纷纷以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水平。在遂昌县智慧水务调度中心,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全县191座单村水站的运行数据:瞬时流量、出水(chūshuǐ)浑浊度、余氯值等一目了然。遂昌县水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吴樟根指着屏幕介绍:“这套系统能对关键指标进行(jìnxíng)24小时(xiǎoshí)监测,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。”
说话间,系统弹出一条报警信息:垵口乡大山村供水站余氯值0.18mg/L,低于标准值0.3mg/L。工作人员立即将问题通过平台(píngtái)反馈给片区(piànqū)统管员。与此同时,统管员翁(yuánwēng)兴会的手机也收到了工单。经现场排查,他(tā)发现加药管口(guǎnkǒu)需清洗,40分钟后清洗处置到位,水质恢复正常,他也将复检数据实时回传系统。
数字化的加持正为村民“喝好水”增加底气。如今,浙江省水利厅不断迭代升级“浙水好喝”数字化应用,加快水源(shuǐyuán)、水站感知体系建设,打造农村供水从“水源”到(dào)“水龙头(shuǐlóngtóu)”全链条监测系统(xìtǒng),全省9107座供水水厂(站)、8617处供水水源已实现(shíxiàn)全部入库、上图、联网,以精细化管理服务千家万户。


图为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村村民(cūnmín)叶宗霞正在用自来水洗菜(xǐcài)。 受访者供图
雨水拍打着(pāidǎzhe)蜿蜒的山路,树枝在狂风中簌簌作响。不久前,一场暴风雨突袭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松阳县四都乡榔树村(shùcūn),风力大到将村里的部分树木“连根拔起”。但村民陈建能却丝毫没有担心(dānxīn)家中的用水问题,他说:“现在不管是(shì)干旱天还是暴雨天,自来水的水质和水量都不会(búhuì)受影响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谈话间,他拧开水龙头,清澈的水流哗哗作响,欣慰的笑容也浮现在脸上。
陈建能的(de)这份“安心”,源于浙江省农村供水(gōngshuǐ)保障工作的持续深入。近年来,浙江省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、集中供水规模化、小型供水规范化,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“城乡同质饮水”的目标;2023年以来更着力聚焦(jùjiāo)农村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环节,启动“单村水站改造(gǎizào)提升”行动,对8828座偏远山区、海岛的单村水站进行(jìnxíng)改造优化,让242万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用水(yòngshuǐ)难题。
因地制宜破解用水(yòngshuǐ)难题
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(páiqián)村的半山腰上,一座现代化(xiàndàihuà)的水站静静矗立,这里(zhèlǐ)净水设备、消毒系统、智能监测装置一应俱全。“过去我们喝的是山泉水,旱季断流、雨季浑浊是常态。”排前村党支部书记雷月新望着崭新的供水设施,心中很是感慨(gǎnkǎi),“现在打开(dǎkāi)水龙头清泉自来,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。”
在(zài)雷月新(xīn)的(de)记忆里,排前村的夏天总是伴随着缺水的焦虑。这个位于瓯江源头的高山村,800多位村民曾经仅靠一口(yīkǒu)5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日常用水。“高山阻隔,建不了水库,我们只能‘望天吃水’。”雷月新回忆道。
遂昌县因村庄分散且山地较多,给供水改造工程带来了巨大挑战(tiǎozhàn)。遂昌县副县长王庆说:“在改造过程中必须(bìxū)因地制宜,条件(tiáojiàn)好的村子集中供水,条件差的单村改造,实在困难的提供终端净水,但是必须要让每个村民(cūnmín)都喝上放心水!”
为了(le)解决水源(shuǐyuán)问题,水利部门在排前村供水站上游4公里处开辟(kāipì)了新取水点,并在下游打井建应急水源,形成“双源(shuāngyuán)一备”保障系统。“现在水管通到每家每户,水量清澈又稳定。”雷月新告诉记者。截至目前,遂昌已构建起完善的供水网络:1座县城(xiànchéng)水厂、14座乡镇水厂、4座联村水站和191座单村水站,实现了供水全覆盖。
近年来,为确保优质供水(gōngshuǐ)(gōngshuǐ)一村不落、一人不少,水利部门还开展地毯式排查,绘制供水现状图,形成“一站一策”改造方案。目前,浙江省已分(yǐfēn)“三个一批”开展单村水站改造提升,即对(duì)城郊结合部,能延(yán)则延、能并则并,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;对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区,依托(yītuō)稳定水源和(hé)引调水工程,以大带小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;对相对偏远的自然村落,重点关注水量、水质,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。
“如今(rújīn),浙江逐步构建起以城市水厂供水为主、乡镇区域供水为辅、单村水站供水为补充、分散供水兜底的(de)全覆盖供水网络。”浙江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与水土保持(shuǐtǔbǎochí)处处长王亚红说。
县级统管确保水质(shuǐzhì)安全
清晨的薄雾还未散(wèisàn)去,陈李峰已经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。作为榔树村供水站的县级统管员,他每周要完成5座水站(zuòshuǐzhàn)的巡检工作,累计行程上百公里。“我负责(fùzé)检查站内设备,进行水质检测(jiǎncè)、信息录入等工作。”陈李峰说。
“陈工一周来一次,作为村级专管员,我是(shì)每日必到(bìdào),发现问题立即上报。”村级专管员叶寿标补充道,他的日常工作涵盖对榔树村供水站的设施维护、水源保护等,为村民饮水安全(ānquán)筑起第一道防线。
过去单村水站由各村自行管理,不仅建设标准参差不齐,日常(rìcháng)维护(wéihù)也常常不到位。对此,2018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城乡供水“县级统管”模式,即(jí)明确由水务公司统管城乡供水或县里成立农村饮用水专管机构,发挥专业优势,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(tǒngyī)管理、统一运行、统一维护,有效破解了单村水站管理缺失(quēshī)的问题。
在(zài)2023年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中,浙江又进一步创新深化这一机制,要求各地分片分区设置网点,打造(dǎzào)“2小时服务圈”,实现统一运维、快速响应。去年梅(méi)汛期间,淳安县供水管道因暴雨洪水受损479处,接到(jiēdào)群众求助电话131起。在县级统管模式保障下,平均3小时解决问题,保障了全县37.6万农村居民用水安全(ānquán)。
截至目前,浙江农饮水专业化管护率从7.7%上升为基本全(quán)覆盖,饮水困难发生率(fāshēnglǜ)长期控制在2%以内。在2024年(nián)夏季长高温和(hé)2025年春节干旱等特殊时期,山区群众的用水应急保供能力有了明显提升。
数字赋能(fùnéng)提升服务质量
“今年清明小长假(chángjià)还没到,我们的客房就全部订满了。”日前,榔树村(lángshùcūn)原舍·揽树山房(shānfáng)民宿总经理叶卿告诉记者,过去每逢旅游旺季,她最担心的就是供水问题,“水压不稳、水量不足,客人投诉接踵而至,特别影响生意(shēngyì)。”
这样的困扰在2024年终于得到解决。松阳县水利局农村供水服务中心主任陈松建(chénsōngjiàn)表示(biǎoshì):“榔树村供水站的建设,不光使民宿用水的水量得到保障,水质也更加稳定,为发展乡村产业打好了基础(jīchǔ)。”
据了解,民宿用水在净水处理过程中要添加消毒剂来灭活(mièhuó)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,但消毒剂的投放量需要根据用水量、天气变化等情况随时(suíshí)调整。过去都是人工操作,自来水余氯值不(bù)稳定时有发生。
随着数字化自动加药设备的应用(yìngyòng),通过实时监测供水流量,实现了智能调节消毒剂投放量,让(ràng)水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(zhuàngtài)。“现在偶尔能听到客人夸水甜了。”叶卿笑着说,这背后是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带来的变化(biànhuà)。
目前,浙江(zhèjiāng)各地(gèdì)纷纷以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水平。在遂昌县智慧水务调度中心,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全县191座单村水站的运行数据:瞬时流量、出水(chūshuǐ)浑浊度、余氯值等一目了然。遂昌县水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吴樟根指着屏幕介绍:“这套系统能对关键指标进行(jìnxíng)24小时(xiǎoshí)监测,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。”
说话间,系统弹出一条报警信息:垵口乡大山村供水站余氯值0.18mg/L,低于标准值0.3mg/L。工作人员立即将问题通过平台(píngtái)反馈给片区(piànqū)统管员。与此同时,统管员翁(yuánwēng)兴会的手机也收到了工单。经现场排查,他(tā)发现加药管口(guǎnkǒu)需清洗,40分钟后清洗处置到位,水质恢复正常,他也将复检数据实时回传系统。
数字化的加持正为村民“喝好水”增加底气。如今,浙江省水利厅不断迭代升级“浙水好喝”数字化应用,加快水源(shuǐyuán)、水站感知体系建设,打造农村供水从“水源”到(dào)“水龙头(shuǐlóngtóu)”全链条监测系统(xìtǒng),全省9107座供水水厂(站)、8617处供水水源已实现(shíxiàn)全部入库、上图、联网,以精细化管理服务千家万户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